IP路由概述
子网划分
- 避免IP资源的浪费
- 子网划分的实现是借位 ,可以借主机位也可以是借网络位,借主机位多出了网络位,借网络位多出了主机位。
- 可变长子网掩码更趋向于现实环境。
什么是路由
路由也称为路径选择,是一套组合的查找和转发处理,是指导IP报文发送的路径信息
什么是路径
一条路径由源、目的、方向、距离组成
什么是网络路径
源:发送者所在的IP网段
目的:接受者所在的IP网段
方向:转发流量的出站接口
什么是IP路由
路由器实现对流量的目的查找,并转发流量的过程
路由器需要预先学习网络中的路径(路由表,是路由器的核心)
路由器使用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,在本地路由表中进行查找,找到一条去往目的网络的出站路径(出站接口),实现对流量的三层转发
IP路由的基本原理
- 路由器的核心是路由表,路由表的路由条目指导IP报文发送的依据
- 路由器转发数据报文具有逐跳性的特点,要保证沿途每台路由器都具备去往“目的地”的路由,通过dis ip routing-table查看
- 路由器路由表的来源:
- 直连路由 设备自己能发现,条件是接口UP,有IP地址,初始时候设备只有直连路由
- 静态路由 管理员手工配置,指哪打哪,只有当下一跳不可达时才消失,不能发现网络拓扑的变化,在大规模环境下配置繁琐。消失于IP路由表的路由可以通过dis ip routing-table protocal static发现
- 动态路由协议 会消耗设备的资源,但是能在大规模环境中使用,靠协议学习路由,维护路由协议就OK
路由优先级
评价路由来源→路由器使用最佳管理距离来选择路由来源(不同厂商有所不同)。
在路由表中看到的管理距离和度量值是没任何作用的
路由类型 | 直连 | OSPF内部 | 静态 | RIP | OSPF外部 | BGP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H3C | 0 | 10 | 60 | 100 | 150 | 255 |
路由进表原则
- 同一路由协议比较开销值,不通路由协议比较优先级
- 网络号相同,掩码相同,下一跳不同,协议相同,开销不一样,开销小的进表
- 网络号相同,掩码相同,下一跳不同,协议不同,选择协议优先级小且开销小的进表
- 网络号相同,掩码相同,下一跳不同,协议优先级和开销都一样,都进路由表,形成等价路由
路由查表规则
- 最长掩码匹配规则
- 递归查找
- 匹配缺省路由
一定要注意,先进表,再查表。
自制系统(AS)
拥有同一选路策略,并位于同一个技术管理域下的一组路由器的集合。也叫路由域
直连和静态路由
直连路由存在于路由表的条件
- 接口状态是UP
- 接口配置有IP地址
静态路由
难以实现链路故障时的链路切换,一般只能切换直连路由。只有当下一跳不可达时才消失,不能发现网络拓扑的变化,在大规模环境下配置繁琐。
当三层设备的接口协议是以太网是必须配置下一跳地址,为广域网协议时可以配置出接口
默认路由
一般用于末节网络(stub),只有在路由表中没有去往目的IP的明确路由时,才会用默认路由
浮动路由
通过静态浮动路由实现路由备份,路由等价静态路由实现数据负载分担,都是通过控制静态路由优先级实现的。
黑洞路由
合理配置黑洞路由来防止路由环路,正确使用黑洞路由:正确控制黑洞路由的掩码长度
单臂路由
- 交换机的接口是trunk,配置允许交换机上存在的VLAN通过,该交换机是一台2层交换机
- 路由器上配置子接口,目的是接收到带有VLAN标签的数据帧时交给对应的子接口处理,子接口对于带有VLAN标签数据帧的处理是进口解标,出口打标,子接口的UP受限于物理接口的UP。
- 原理:利用802.1q协议和逻辑子接口技术,将一个物理端口划分为于VLAN对应的逻辑子接口,通过802.1q协议传输每个VLAN的数据,从而实现路由
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互访
- VLAN虚接口是一个三层接口
- VLAN虚接口UP的条件 1.该VLAN视图下存在活跃的物理接口,2.VLAN虚接口配置有IP地址
- 三层交换机收到VLAN标签的数据帧时,交给对应的虚接口处理,经过路由查找会有一个替换标签的行为
动态路由协议类型
有类路由和无类路由
有类路由:不支持VLSM(已经不用),例如:RIPv1、IGRP
无类路由:支持VLSM,必须手动控制总结路由,例如:RIPv2、EIGRP、OSPF
默认情况下RIPv2和EIGRP是有类路由,在外部网络间交换总结路由
EIGRP为Cisco私有路由协议(2013年已经公有化)
EGP
专用于多个AS之间连通,常用于运营商之间、国际互联网主干网络
IGP:
适用于一个AS内部的连通,常用RIP、OSPF、EIGRP
静默接口
静默接口只能收协议报文,不能发协议报文,一般用于连接业务网段的接口,是一种安全手段
链路状态路由协议
初次泛洪之后,将由事件触发的较小链路状态(IP地址、带宽、邻居信息)更新信息传送给其他路由器
优缺点
优点:
- 快速收敛:受影响的源会立即报告更改
- 有效防止路由环路:路由器了解拓扑;链路状态数据包是有序且经过确认的数据包
- 分层网络设计优化了资源
缺点:
- 需要大量资源:存储器(三个表:邻接、拓扑、转发);CPU(Dijkstra算法计算量很大,特别是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时)
- 要求非常严格的网络设计
- 在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以及设计很复杂时,配置会非常复杂
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
控制平面:
- 操作对象:路由协议信息
- 作用:学习、计算、维护路由(生成并维护路由表、FIB表、快速转发表)
转发平面:
- 操作对象:IP数据包
- 作用:查询相关表项转发IP数据包。
查询路由表/FIB原则为最长掩码匹配:将IP包的目的IP依次和每一条路由的子网掩码做“与”运算,若与出的结果和某条路由的网络号相同,则“选中”,最后再所有被“选中”的路由中,按照子网掩码最长的那一条执行数据包的转发。
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