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LAN
作用
- 通过VLAN标签在交换机上做广播域隔离
- VLAN ID 在TAG占12位(2^12=4096),范围是0-4095 ,但是0和4095保留,实际使用范围是1-4094
- 交换机上默认存在VLAN 1 ,删不掉
- 交换机内部的数据帧都是带有VLAN标签的
- VLAN 划分方式
- 基于端口
- 基于MAC
- 基于子网
- 基于协议
- VLAN标签在交换机上的实现
- Access接口
- 进口打标,出口解标
- 只允许一个VLAN数据通过
- 一般用于连接用户
- Trunk接口
- trunk允许多个VLAN数据帧带标签通过,H3C交换机默认只允许VLAN 1通过,如果要允许多个VLAN通过,需要用命令放行其他VLAN通过
- 携带有VLAN标签的数据帧要从trunk发送出去的时候,会检查数据帧携带的VLAN标签和trunk的PVID是否一致,如果一致则剥离标签发送,否则带标签发送;如果trunk收到一个不带VLAN标签的数据帧则打上trunk的PVID
- 一般用户交换机之间的连接。
- Hybrid接口
- 允许多个VLAN数据帧带标签通过
- 允许多个VLAN数据帧不带标签通过
- 入方向看PVID,出方向看untag
- 应用在Private VLAN
- Access接口
Private VLAN
- 背景:在采用以太网接入的场景中,基于用户安全和管理计费等方面的考虑,一般会要求接入用户互相隔离。VLAN是天然的隔离手段,于是很自然的想法是每个用户一个VLAN。但是,根据IEEE 802.1Q规定,最多可以提供4094个VLAN。如果每个用户一个VLAN,4094个VLAN远远不能满足需求。Private VLAN采用二层VLAN结构,它在同一台设备上配置Primary VLAN和Secondary VLAN两类VLAN,既能够保证接入用户之间相互隔离,又能将接入的VLAN ID屏蔽掉,从而节省了VLAN资源。
- 是一个2层的技术,仅做二层转发使用
- 是一个2级的VLAN技术包括了Primary VLAN和Secondary VLAN
- Secondary VLAN 做广播域的隔离,对于上行设备不可见
- Private VLAN 包含多个Secondary VLAN,对于上行设备可见,Trunk是带着Private VLAN的标签通过的
- Secondary VLAN 下的主机如果要相互通讯,需要通过上行的三层设备做三层互发本地ARP代理
Super VLAN
- 背景:在大型的园区网中,如果要实现每楼层每VLAN的场景,则须要在核心设备上去配置大量VLAN虚接口和IP地址作为主机的网关地址,可能造成虚接口的浪费;使用Super VLAN可以实现每栋楼所有VLAN使用1个VLAN虚接口和1个IP地址作为网关进行三层转发。
- 是一个三层技术,仅做三层转发使用
- Super VLAN 建立三层虚接口,为下面主机提供网关功能,不包含物理接口。该接口UP的条件是Sub VLAN下有活跃的物理接口
- Sub VLAN 包含物理接口,做2层广播域的隔离。Sub VLAN下主机互发需要在Super VLAN下配置本地ARP代理
- Super VLAN 和Sub VLAN建立映射
- Trunk不允许Super VLAN通过,Sub VLAN下主机和其他主机的2层通信,Trunk是带着Sub VLAN的标签通过
- Sub VLAN主机和外界三层通信是Super VLAN 处理.
per VLAN 处理.
VLAN
https://www.intx.work/posts/cea4e915.html